档案内容包括代码、档号、全宗号、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项目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今天,玖拓档案小编就来介绍下档案类别号编制的一些注意事项。
1.档案门类的设置一般较为固定,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如无特殊情况,不要轻易变动;
2.不要过多设置二级、三级类别号
从表面看,档案类别号设置的越多,层次越分明,排列越有序。实际上,类别层次过多,管理越混乱,特别是纸质实体档案的管理。“类别”区分的是档案属类,根据档案属性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档案类别,每个类别的案卷编号都要从“1”开始编号,即所谓的编写小流水号。类别越多,小流水号的编号范围越窄;类别越多,部分类别的档案数量可能较多,部分类别的数量可能较少,甚至非常少。
①类别号过多不便于档案装盒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规定,不同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不能装入同一个档案盒。
同理,其他类型的档案,不同类别、年度、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也不能装入同一个档案盒。无论档案盒是否能装满档案,只要不同类别、年度、保管期限就不能装入同一个档案盒。这就可能会造成相当数量的档案盒无法装入适量的档案,而造成巨大的实体空间浪费。
②类别过多不便于库房管理
档案盒是档案的保管装具,库房是档案的长期存储基地,档案在库房的存放位置是有科学性、规范性要求的。档案类别过多不便于库房的管理,无论是预留空间、编号排列,还是档案的调阅利用都将加大工作难度。
3.科学设置类别号,做到统一规范
档案类别的划分,档案类别号代码的命名,一定要做到便于保管和利用,符合档案的形成规律。一般,每种档案的管理办法或整理规范,都明确此种档案有哪些类别,每个类别的类别号是什么,只需要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即可,千万不可肆意妄加改变档案门类。当遇到一种新类型的档案,又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或整理规范,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这种类型的档案是否需要划分类别,每个类别如何定义类别号代码等问题。
以上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厂家玖拓智能关于“档案类别号编制的注意事项 如何合理设置档案类别号”的简要介绍,如需要了解更多档案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或归档相关的档案科普知识,请浏览玖拓智能官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