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RFID智能管理项目解决方案目录:
1. 项目背景
2. 建设目标
3. 建设方案
3.1. 科技档案感知系统设计
3.1.1. RFID读取流程设计
3.1.2. 无线网络节点部署
3.2. 平台系统功能
3.2.1. RFID标签制作方式及标签读取方式
3.2.2. 科技档案RFID标签安装
3.2.3. 软件系统平台主要功能
1. rfid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单位项目建设的飞速发展,科技档案数量急剧增加,科技档案种类日趋多样化。科技档案管理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科技档案查档效率较低,在库房查找一卷档案的时间是40分钟,科技档案调阅成本居高不下,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落后。虽然科技档案部门陆续拥有如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的设备,但对已经归档的资料数据的录入、登记和检索,大都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不仅需要增加人力的投入,更容易造成档案的混乱和遗失。因此,要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适应越来越多的科技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引进 RFID技术无疑是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和智慧档案库房建设的大势所趋。
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实现科技档案3分钟内上架、查档,极大提高科技档案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力。利用RFID技术,实现科技档案的高效借阅。在每卷科技档案背面贴电子标签,通过RFID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科技档案盘点及管理。
2. 科技档案RFID智能管理项目解决方案建设目标
RFID技术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信息存储量大、无线通信读取方式先进快捷等诸多优势。同时,RFID技术可以缓解传统的档案馆藏的压力,使档案管理员从繁琐且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基于RFID档案馆智能管理系统的rfid档案智能密集架,将档案编目、档案入库上架、档案盘点、档案查询与借阅、销毁管理等系统软件整合与优化,推动个性化的档案服务方式,实现科技档案3分钟内上架、查档,极大提高科技档案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力。科技档案使用标签智慧管理,能够全过程把控科技档案借阅责任人,做到“档损必究,档丢必追”,形成闭环管理,保护科技档案完整。科技档案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房建设备大维修、站房改建、新建等提供雄厚基础支撑。
3. rfid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针对科技档案RFID智能管理项目的需求,对基于物联网的科技档案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总体采用了分层架构的设计方式。整个系统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网络层与感知层,各个层次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衔接。其中应用层主要提供科技档案管理服务等功能;网络层主要与信息传输以及设备连接等有关;感知层主要完成档案的识别与信息处理等功能。
3.1. 科技档案感知系统设计
3.1.1. RFID读取流程设计
在项目设计中主要使用了RFID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对档案的识别与管理,其总体划分为电子标签以及应用系统等多个部分,能够实现生成电子标签以及定位管理等功能。其中电子标签系统主要涉及到了RFID标签、读写器、超高频RFID天线、计算机终端以及网络等多个部分,基于无线射频方式采集到电子标签信息,并进行识别与分析,由此实现了自动化的检测功能。
首先需要将档案信息写入到对应的电子标签中,此过程中主要利用了RFID读写器实现,可以将编码信息写入到标签中,然后贴到档案上。在档案识别方面利用式RFID 读写器,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读取标签的信息。读写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射频模块箱标签发射读写信号,对标签回复的信息进行解码后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应用,常见的读写器有桌面式读写器、移动式读写器、远距离读写器等。桌面式读写器比较小巧,常用于标签下发前的信息修改,移动式读写器用于标签的盘点查询等。远距离读写器是通过在科技档案柜子内安装超高频RFID天线,利用天线分支汇聚设备将天线信号进行汇聚,并将其与超高频读写设备联通,实现科技档案文件信息远程统计。
3.1.2. 无线网络节点部署
由于RFID系统的通信距离较小,难以完成远程通信的功能。考虑到远程操作的要求,需要使用到网络化的RFID读写器,因此在设计了RFID、WLAN、4G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超高频RFID读写器、WLAN网络、4G通信、档案柜内RFID超高频天线、天线分支器等设备。
3.2. 平台系统功能
3.2.1. RFID标签制作方式及标签读取方式
RFID科技档案标签加工设备通常由标签打印机、读写器、激活器等组成。标签打印机负责将编码打印到RFID标签上,读写器则用于读取和写入标签中的信息,激活器则负责将标签激活,以便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使用。
RFID标签安装完毕后,可利用工作站、RFID标签桌面读写设备、安全门、RFID移动读写设备、RFID远程读写设备、RFID档案柜内超高频天线等感知设备对科技档案RFID电子标签内信息进行读取。
3.2.2. 科技档案RFID标签安装
在科技档案上张贴RFID标签,档案标签的粘贴位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以“卷”为单位的,可将标签贴在封底内页靠里的位置;以“盒”为单位的,共用一个电子标签,可将标签贴在脊背内侧。
架位标签安装:先将标签安装到rfid档案智能密集架适当位置,然后通过RFID读写设备对架位标签进行信息(包括架标名称或编号、对应的架位名称或编号) 写入操作,然后将架位标签与对应的档案关联起来。架位标签使用分为层标签、柜标签、行标签、库房标签,每种标签对应不同的范围,放置在不同位置。
3.2.3. rfid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平台主要功能
功能模块简介及特点
1.主要功能模块
(1)档案查询定位目前,系统支持查询的字段有:档号、题名和文号。通过检索,将符合条件的档案以列表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工作人员选中所需档案,系统会自动定位该档案在库房的存储位置,显示其所在的密集架序号、列号、行号、架位号等信息,并在库房的二维图形上对其位置做直观展示,引导工作人员快速找到目标档案,极大方便了管理员查找档案文件。
(2)出、入库登记
只需将出库或者入库文件在RFID 桌面读写设备处刷一下,系统自动识别文件信息,无需手动输入。在设定文件出库或者入库的状态下,系统自动完成文件信息的登记,对误读或者没有读到的档案做出有效提醒,并记录操作时间、生成日志、方便日后查看。工作人员可快速登记出、入库的文件信息,尤其是对数量比较庞大的档案,高效率的登记方式更让工作事半功倍。
(3)库房盘点
盘点工作主要靠RFID移动工作站或者远程RFID读写系统来实现,通过移动手持终端读取架位标签及电子标签内的信息,或者利用档案柜内安装的超高频RFID天线进行科技档案库存信息统计,并与系统数据库进行核对,系统屏幕显示当前架位所对应的档案列表,如档号、题号、是否出库、是否存在,系统自动进行各项信息的匹配。
如有档案已入库,但未做入库登记,系统则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将其状态恢复至入库。盘点系统不但能够快速盘点,还实现了错架档案的整理,使得盘点和错架档案的整理工作在一个环节得到圆满处理。
(4)安全门监控
档案文件经过安全门时,系统通过识别无线信号自动获取识别号,经过数据库信息匹配,判断文件是否已通过授权并按正常手续进行了出库登记。否则,系统将发出声光报警,有效地保障了档案文件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失误。
(5)利用管理
对借出和归还做流程管理,借阅申请人通过该系统发出申请,申请信息传达给领导审批,如同意,再由库房管理员调卷,系统将记录借阅人及文件信息。归还时,系统在核对归还人及文件信息准确无误后,结束整个利用流程。这样,可以监控档案利用、归还流程,将责任细化到个人。
(6)库房情况管理
可查看库房架位空间目前占用率和未被使用的架位信息,方便对库房使用作出全局规划。
(7)利用统计
对档案的借出利用情况自动统计,包括利用数量、类别、档号和途径等信息。工作人员可自行选择时间段,1天、1个月或者1年,系统还可以将统计的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并打印,极大节省了人工统计时间。
(8)档案上架引导
rfid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两种上架引导模式:输入要上架档案的档号,系统显示该文件的存储位置;将文件在RFID桌面读写设备上做识别,系统自动显示其存储位置。存储位置的显示形式包括文字及二维图形,即与“查询定位系统”中的显示模式相同。缩短了上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系统主要特点定位速度快,有效解决了在海量档案文件中快速查找某一份文件的技术难题,提升了查档效率;盘点速度快,基于技术优势,能够远距离快速读取多个目标信号,实现高速盘点;实时追踪准,对出、入库的档案进行快速登记,可实时掌握档案利用情况;控制漏读、错读功能强,由于RFID标签一次读取率无法达到100%,系统从工作流程及技术角度实现了漏读及错读提醒与过滤,有效解决了标签的误读问题;全方位管理,从数据收集到上架,从调阅申请到入库,统筹兼顾各个环节,并且实现流程化电子管控,实现了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日志记录,对每一个管理流程和环节都做相应的信息记录,生成日志,利于查询和经验总结;保障安全,能够彻底杜绝便将未经审批或经授权却未登记的档案带出库房,保障档案安全。
以上是rfid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提供商玖拓智能关于“科技档案RFID智能管理项目解决方案”的简要概述,如需要了解rfid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的完整内容或rfid档案智能密集架的更多知识,请联系客服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