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档案馆实施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档案事业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档案馆全面实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抢抓省档案馆新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机遇,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四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数字档案馆应用为关键,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为支撑,奋力开创档案事业现代化新局面。

河南省档案馆实施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档案事业

河南省档案馆坚持“预防第一、注重细节、重在平时、关键在人”理念,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安全队伍、加强自身建设,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体系。建成集新风、空调、消防、监控、温湿度调节等为一体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与山西省档案馆结对异地异质备份存储。

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投资两亿多元,强化“五位一体”功能,坚持“突出政治属性,强化为民服务,展现河南历史文化特色,体现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原则,分别布设档案安全保管中心、电子档案中心、档案保护中心、档案查阅服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及专门保管馆藏珍品的特藏室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管理规范、绿色节能,为档案事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河南省数字档案馆与新馆建设同步,于2022年通过国家档案局系统测试,成为省级综合档案馆中全国第四家、中部地区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经过10年持续建设,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实现了由手工管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历史性跨越。

河南省数字档案馆档案查询服务中心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集档案查询、利用、政务信息公开、跨馆出证于一体。展览展示中心通过4个常设展览和临展厅,兼具党性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档案知识等多项功能。档案保护中心致力于打造立足省档案馆、辐射市县档案馆的档案抢救修复、技术培训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心。

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河南省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建设框架统筹谋划,按照“以省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主体,市级档案馆、省直单位应用为两翼”思路,自2018年累计投入4300多万元,建成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和电子档案管理中心,在3个网络平台集成业务系统15套,覆盖档案“收、管、存、用”全业务流程,实现了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

河南省数字档案馆持续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构建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利用方便的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接收24家立档单位电子档案19万件;完善政务数据归档机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开展重特大事件档案资源收集等工作,构建记录河南现代化实践的档案资源体系;深入开展“两类档案”归集工作,接收疫情防控文书档案1.3万余件、脱贫攻坚文书档案目录1万余条,并建设专题数据库;全部声像档案和330余万件纸质档案已完成数字化,数字化率达93%。

为加快档案智慧化转型步伐,河南省数字档案馆运用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了智能检索系统,实现了知识挖掘、智能鉴定、智能编研,推动档案工作从数字化到数据化转型。

档案信息化 数字档案馆 档案馆 河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